高学历和高收入有必然联系吗?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怎么说
在10月11日揭晓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中,三位获奖者分享了他们的实证研究方法,将他们的获奖内容进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学历和收入有着强关联的联系。
两位教授分别搜集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1970年、1980年的收入信息。
他们发现,对于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26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0.7个百分点。 对于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09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1.02个百分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两位教授就尽量剥离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揭示了在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结论:“多上一年学,本身对一个人日后的收入水平就是有正向影响的,这一影响不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而纯粹是由教育带来的回报。接受12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的收入增加12%,接受16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收入高出65%。”
教授们的三个研究又回归到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也是我经常和大家聊的:读书本身,对提高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有极大的帮助。
而当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提高了,还愁赚不到钱吗? 别说学生时代在学校里多接受一年教育,会对未来的收入水平有提高,即便人到中年,多看几本好书的带来的愉悦也会比刷抖音看短视频更高。
而根据领英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对于自己的教育背景提升,可谓是不遗余力,超过82%的中高层岗,要求求职者拥有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96%的中国职场人士愿意在踏上职场后,继续教育背景提升。
约47%的职场人会考虑投入10%以上的个人收入进行教育投资。
虽然在选择在职教育投入方面没有太强的功利心,但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之后的求职寻找更好的垫脚石和敲门砖。
在领英平台上,未来一年,超过一半的职场人希望能对自己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约38%的职场人希望可以通过进一步学习通过相关资质考试。超过20%的职场人考虑在未来一年进行MBA/EMBA硕士项目的学习深造,以获得更高学位。
在30-34岁人群中,选择MBA的职场人士最为集中,这些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自身发展转型,一个是重新规划未来人生。
英国邓迪大学前身是英国五大历史名校之一的圣安德鲁斯大学邓迪学院。
1967年8月1日,根据皇家宪章,成为独立的大学并正式更名为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
独立后的英国邓迪大学,迅速跻身英国顶尖高校。2020年,英国邓迪大学在泰晤士全球最具影响力大学排名中,排名TOP44。而在卫报2020年全英最佳大学排名中,邓迪大学排名TOP19。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英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伊丽莎白王太后”,是英国邓迪大学首任荣誉校长。这为邓迪大学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国邓迪大学延续了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严谨教学,为全球培养了大量的政商界精英人才:
-
B. C. Forbes,《福布斯》创始人
-
D'Arcy Wentworth Thompson,他是英国数学生物学的先驱,曾经担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荣获达尔文奖章和丹尼尔·吉罗艾略特奖。
-
James Black,198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爱丁堡卡梅隆奖得主、沃尔夫医学奖得主。他在2006年之前,一直担任英国邓迪大学的校长一职。
-
Lynda Margaret Clark,现任苏格兰法官、卡尔顿男爵夫人,同时她还是英国现任司法参议员。
-
Malcolm Bruce,英国邓迪大学前任校长,现任自由民主党副领袖、勋爵。
-
Christopher Robert Chope,英国前国会国务卿。
-
……
上海在职MBA:想和巴菲特一样只用20%的精力来思考问题,这六种策略你必须要会